相信许多电子爱好者在制作中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这样一个习惯,那就是随着你技术的提高,对细节的东西会变得格外关注,这些细节不限于你要制作的作品本身,还会扩展到制作材料和制作工具。甚至还会对工作室的环境、布局这些非技术的问题都有着一套独特的品位。有的人像哲学家一般摆放井井有条的工作台,也有人喜欢天马行空、个性张扬的迷你“工厂”,还有人喜欢满目狼藉的实验室,仿佛没有这块风水宝地,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做事情一样。总之,一件另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由若干个细节组成,经受得住欣赏者目光的评判,总会有那么一两个闪光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话说我是个70后,刚好赶上个计划经济的尾巴。经历过那段历史的朋友们能体会到,在那个物资贫乏的时期,一支
图中的这支螺丝刀是在我上小学一年级时父亲送我的礼本文和读者分享一下 细心的读者可以看到这支螺丝刀在刀杆和刀头的黑色斑点,这可是那次停电事件留下的纪念。时隔二十多年,现在看到它仍然会回忆起那天的状况。所幸的是父亲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扼杀我对电子的爱好,否则读者也不会看到今天的这篇文章啦。 下面是一直陪着我开展电子制作的另外3支螺丝刀。在当今这个被塑料制品一统天下的时代,老式的红色木柄螺丝刀总会给人一种亲切感。在它们上面可以看到时代的烙印,和经年累月的使用所留下的厚重。 说起来很多人可能不会相信,从小学的第一支螺丝刀,直到毕业工作后的多年时间里,4支螺丝刀就是我用来拆装螺丝的全部家当。 常见的螺丝刀,刀杆钢材的洛氏硬度大概在50上下,可以把它们在台钳上固定好,用中号的三角锉刀以平推或者斜拉的手法逐面进行修整。这个操作并不难,只要掌握基础钳工技术就可以做的很好。我的目标是把刀口修磨得见棱见角,尤其是一字螺丝刀在长期使用中被磨成扁圆的刀头部分。这里台钳是**的加持工具,否则会把刀头磨得圆咕隆咚,更容易滑丝,磨还不如不磨。螺丝刀耐不耐用,与刀头和螺丝是否密切嵌合有非常直接的关系,一些粗制滥造的螺丝刀,刀杆材料用的倒是不错,但是刀头的几何形状差的离谱,我们可以考虑把它们加以改造。DIY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有创新的想法,大胆动手,就能发现自己所需,实现自己所要。 我和所有的手工爱好者一样,也是个工具发烧友,上学期间属于那种在商场看见**五金就走不动道儿的一类人。但是现在工作了,赚到的钱可以买回这些**工具时,却总也找不回当年的感觉了。**工具和普通工具对我来说只是多花一些钱买来赏玩和少花一些钱买来使用的区别。 既然是说螺丝刀,索性就把我现有的螺丝刀集合起来拍个合影吧。**的PB和维拉我也在用(上个月才买的),或许很多朋友知道瑞士军刀,对瑞士的PB螺丝刀 一件称手的工具对于制作爱好者来说不亚于武侠小说中的倚天剑和屠龙刀。 下面就说说我选择螺丝刀的几点心得,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如果你懒得做品牌研究和价格对比,这里有一个窍门,看产品包装。包装印刷的文字可以透露出很多信息,MADE IN CHINA可以作为购买螺丝刀的标准(也包括其他工具)。现在市场常见的五金工具,无外乎合资、代工还有国营这三类,不论包装方式,不论印刷的是中文、中英双文还是英文,按我多年的经验,只要印有MADE INCHINA或者中国制造这几个字,品质都不会差。当然不排除做工和卖相稍差一些的产品,多数是因为工人的水平问题,即使设计和材料环节都过关,在装配环节还是会产生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小瑕疵。 组合螺丝刀的设计理念是在需要时提供支持。它们的优点是结构紧凑,方便携带,平时偶尔用一下或者外出带着会很方便。但是对于在工作室中经常使用各种规格的螺丝刀来进行制作的爱好者来说,就没那么方便,需要在一支刀把上频繁换刀杆,工作效率会很低。如果常用的刀杆弄丢了,那这把螺丝刀的用途将大打折扣。
一字螺丝刀有5个面,可以在台钳上进行修整。十字螺丝刀有13个面,修整起来非常麻烦,意义不大,可以考虑改成一柄锥子。
子的十字螺丝刀改造成一支非常称手的锥子,用它还可以
做很多事。
对于套装螺丝刀来说,总会有那么几根平时从来都不会用到的螺丝刀,只是摆在一起很好看。所以套装更适合收藏目的,买一套**螺丝刀摆在工作室的墙上倒是个不错的装饰。